今天向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专业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专业有哪些?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审计学、
资产评估、
工程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工程造价、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物业管理等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
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它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
经济学、管理学和
法学为主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
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拟招生2021年招生代码?
招生代码: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院校,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招生代码10484。学校现有郑东(金水东路180号)和文化路(文化路80号)两个校区。2021年招生范围有普通本科、专科、专生本、少数民族预科生,其中本科生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招生。
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83年,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0余个,涵盖经济、法律、管理、文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学校注重国际化发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
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代码?
代码10484,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特色高校之一,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图书馆纸质藏书270多万册,电子图书630多万册。教学、科研、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四季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郑州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简称?
简称河南财大或老财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
截至2018年4月,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70多万册,教学、科研、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齐全。
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标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标语分别有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顿开茅塞,补偏教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教育部,
财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床铺规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宿舍有四人一间也有六人一间,价格不同,床铺规格,2米×0.9米。
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几本?
这是一个二本的学校。
不过有一些王牌专业是需要一本的分数才可以被录取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
拓展资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
学校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270多万册,电子文献700多万册;有教职工20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0000人;设有26个院系,开办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九、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属于几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本院校。该校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特色高校之一,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
一、学校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学校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
二、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创新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
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0000人;设有26个院系,开办有6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三、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金融学、
会计学、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特色专业(8个):
财政学、
统计学、
市场营销、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英语、法学
四、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印度等国家的大学及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模式、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入优质境外教育资源,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总人数?
将近3万人。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249多万册,电子文献760多万册;有教职工20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0000人;设有26个院系,开办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很好啊,一本的呢,除了
海南大学外就是最好的了。
学校概况
海南师范大学座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办学历史较为悠久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办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1949年秋创建于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海南琼台书院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学校作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开办本科教育。1986年,学校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1999年,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
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0360人,专科生541 人,硕士研究生123人。
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学校现有南校区、北校区、灵山校区、桂林洋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57.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3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02.03万元,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26个,其中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优秀实验室5个;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82.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05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700多种,自建海南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海南文献全文、题录等数据库14个,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藏书总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学校是CERNET海南省节点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海南省前列。学校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各类运动场馆4.23万平方米。 学科专业较为齐全
学校设有17个学院,18个科研机构;有
生态学、有机
化学、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有42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
历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生物科学、
小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英语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总体规模与实力位居海南省高校前列。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师资727人,教授111人,副教授2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9人,占师资总数的50.8%;非本校毕业的教师641人,占师资总数的88.2%,学缘结构优化。我校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1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教学成果较为丰硕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各级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课题共81项,公开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17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以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2004年来,我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学校出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首批入选的16个名栏中唯一的文学栏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入选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校园文化丰富活跃
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师资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团队”;2006年有两个班级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校现有学术、体育、文艺、实践等四大类别的学生社团63个,共有注册会员7344人,其中“绿色海南环保协会”2005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409人次。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名各类人才,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艺术体育精英、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俊杰辈出,桃李芬芳。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我校毕业生。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2人次。我校学生2005年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中国第三届、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进步创新奖1项。2006年,我校在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组织单位奖,有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 合作交流日趋频繁
学校确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面向定位,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发挥“一基地三院校”优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
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
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建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批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学校还先后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培养长、短期留学生千余人次。学校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每个省份招生批次不同,有本科批、本科一段、本科二批等,判断一个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院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几本,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几本
按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普通类最前的招生批次,其中该校2023年在安徽招生属于本科二段,可以看作是二本院校。
23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辽宁、广东等省份属于本科批,在山东属于普通类一段。
一本和二本的区别还在于分数线不同。一本的分数线要高于二本分数线。招生对象不同。一本的招生对象为本科第一批次的学生,及分数线在一本分数线以上的学生;二本的招生对象为本科第二批次的学生。
202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安徽本科二批理科录取分数线477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二批A段理科录取分数线460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毕业月薪6800元、应届生平均月薪7888元、毕业两年月薪9947元、毕业5年薪酬12243元。
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届毕业月薪4010元、应届生平均月薪5107元、毕业两年月薪8299元、毕业5年薪酬10603元。
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月薪5200元、应届生平均月薪6214元、毕业两年月薪9763元、毕业5年薪酬13608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
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2002年更名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
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1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什么档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不是985大学、不是211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是双万计划大学,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综合国内多个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可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为292~353名之间,在全国2756所大学中排名靠前。所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属于全国认可度较高的好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怎么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坐落于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广东省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做中国产教深度融合的促进者;引领职教,打造中国“双师型”工匠之师培养的南方高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为230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5726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12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480万篇。
向学教育网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专业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
www.380859.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