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5:03:35 | 向学教育网
省考考生生源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般填写自己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地是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与现在的户口所在地没有任何关系。生源地不随户籍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如果某考生在高考时户籍所在地为西安,后来因为上大学将户籍迁移到北京,那么该考生的生源地仍然是西安,而不是北京。
在填写省考考生信息时,生源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一些招聘岗位可能会对考生的生源地有所要求。因此,考生在填写报名信息时,应该准确填写自己的生源地,以避免因信息不实而被淘汰。
总之,省考考生生源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填写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和真实性,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都知道,2020年上半年及时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推迟到了9月12日,但是近期,内蒙古发布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通告,通知在6月15日至6月24日进行考试报名,很多考生就开始疑惑,为什么和前段时间的通知不一样呢?其实我们接到考试延迟的,这是统考,而内蒙古通知的考试报名是省考,那么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和省考的区别是什么呢?
报名条件:
1、统考:
(1)户籍或居住地(须办理当地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在当地
(2)当地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
(3)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在当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或持有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当地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港澳台居民 向学教育网
2、省考:
(1)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户籍人员
(2)持有内蒙古自治区居住证,户籍在有效期内且在我区教育系统工作的外省户籍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工作证明
(3)驻内蒙古自治区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持相关证件报名
(4)我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可凭在籍学习证明报考相应层次的考试;我区生源在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本专科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可凭当年高考录取信息和在籍学习证明报考相应层次的考试
报名流程:
1、统考:
笔试报名 - 笔试考试 - 面试报名 - 面试考试 - 打印合格证明 - 网上认定申请 - 体检 - 现场审核确认 - 通过认定 - 领证
2、省考:
笔试报名 - 现场确认 - 笔试考试 - 成绩查询 - 领取笔试成绩合格单 - 面试报名 - 现场审核 - 面试考试 - 领证
区别:其实就是面试和认定的顺序不一致。
报名时间:
1、统考:
1月中报名 - 3月考试 / 9月初报名 - 11月初考试(*统考省报考时间一致,部分省一年两考,部分省下半年考一次)
2、省考:
3月初报名 - 4月考试
专业要求:
1、统考:
没有要求,不限专业报考教师资格(*但教师招聘大部分会有专业要求,建议报考专业对口科目)
2、省考:
相关或相近专业,否则认定可能会不通过
学历要求:
1、统考:
(1)幼儿园: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小学: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并应具备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注:各地教师资格证报考学历条件请以当地新报名公告要求为准。
2、省考:
(1)初等层次:报考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者,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中等层次: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者,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高等层次:报考高等学校者,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且为高校在职或已聘用的高校教师。
都是大专起报,但各层次要求不一样
区域划分:
1、统考地区: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统考省份有28个,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2、省考地区:
内蒙古、新疆、新疆兵团和西藏4个省份没有实行统考,仍沿用自治区和兵团原有的考试模式。
可见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针对的只是本地的考生,对于其他省市的考生并不适用,所以如果你所在省市每年参加的是统考,那么还是要等待9月报名,10月考试了,如果你要报考小学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就参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流程,中学的当然就是相应的报考流程了,祝大家一切顺利!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一新生,以后想当公务员,该在大学期间准备什么?的相关内容。
想当公务员,在大学期间必须做好这样的准备:1、务必要练字,这对你申论非常重要。2、如果选择了专业方向,把该专业的证书拿到手。很多岗位都对证有要求,你拿下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3、多看看新闻联播、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时政新闻报纸,培养公务员理论素养。4、如果有机会,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能考上研究生更好,就算只想去市直单位,有个研究生身份,也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5、公务员考试不用准备太长时间,尤其行测,战线拉的太长反而不容易坚持下去,可以从大一开始就准备研究生考试,等到大三下学期再准备公务员考试就来得及。6、申论可以提前准备,你现在有时间,可以每天看一篇申论大作文范文,潜移默化的你就会领会申论大作文的精髓了,这会给你节省很多时间。7、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抽空多练练言语理解,每天做几道,培养一下语感。8、可以买本公务员考试教材,有空翻翻,先自学一下,要是现在就能看懂,后续会节省不少时间。9、现在就可以研究你想考的市直的公务员岗位了,可以查找近几年该市市直公务员职位表,看看在过去的录用中,有没有符合你的报名条件而且你也心仪的岗位,就算未来不一定会这样招,但至少你可以了解该市的公务员招生规律。10、不要挂科,一定要按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向学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www.380859.com考生生源地和户口所在地怎么填写考生生源地填写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如果没有把户口迁到学校,那么户籍所在地就是户口本上地址。生源地就是指参加考试时的户籍所在地,不随户籍的改变而改变。2.如果多次以不同户籍参考,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学籍所在地为生源地。生源地就是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与在什么地方上的大学,现在的户口所在地没有任何关系,生源地不随户籍
怎么填写高考户口所在地?考生的生源地,是乡镇还是城镇,是根据户口本主页左上角户别而定,会写有非农业家庭户口和农业家庭户口。如果写的是“非农业家庭户口”,则属于城镇;如果写的是“农业家庭户口”,则属于乡镇。生源地的确定是根据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
河南考生户口转到省内其他市,但显示高考报名未在户口所在地怎么回事?户口所在地是填新迁户口地址,还你的户口虽然在省内从一个地市转到了另一个地市,但只是文书转入,计算机上没有录入或有什么问题。你可尽快与迁入地派出所联系,信你打印一份计算机信息清单,盖上公章,再拿到你报名处。既使你回原籍报名,可能同样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以上所言,仅供参考。高考报名后转户口对高考有影响吗?高考报名后转户口对
外地户口高考需要回户籍所在地吗不是的,只要符合异地高考的要求,是可以在其他省份进行高考的。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2014年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称,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居住证
四川户口在广东高考生源地是哪个地方考生生源地是四川。异地参加高考,则以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故四川户口在广东高考,考生生源地是四川。生源地是指考生的来源地。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参加高考时常住户口所在地。生源地以户籍为标准,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对于以不同户籍多次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来说,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
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考试吗各省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满足地方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条件就可以异地参加高考。一、浙江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对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浙江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条件予以了明确。高考条件全省统一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
在外地上高中可以回户口所在地高考吗?可以。只是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看孩子的学籍是在哪里,是在户籍地还是在外地。孩子的学籍如果实在户籍地的话,那么在外省读书就是借读的形式,那么在高考之前回到户籍所在地学籍所在的高中进行学习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户口已经迁到了外省了,那么就不再属于原来户籍所在地的人了,就需要在现在的户籍所在地进行高考。让孩子回原籍参加高考,首先需要有高中接收孩子才可以。这
高考要回户口所在地考试吗?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首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回户口所在地,所谓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是对借读生或跨省生而言的。区分借读生很简单,交借读费就是借读生,跨省生也好理解,学籍与户口不同省即为跨省生。说的有点抽象,给你举两个例子。就拿北京和河北说吧,一个北京的考生,即户口在北京,但在河北上学,即学籍在河北,由于北京的高考简单,故此生回到北京考试——这就是所谓高考移民
2024-08-19 09:36:32
2024-02-11 18:09:40
2024-02-29 20:59:23
2023-12-03 11:50:46
2023-10-22 05:36:18
2023-12-29 09: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