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11:52:21 | 向学教育网
![]()
  三岔中学由最初的“三岔完全小学校”发展至今天的“三岔中学”,共经历了5次冠名变化。1937年延安方面派徐希平和当地李焕章创建新型学校——三岔完全小学校,为三岔国学之始,这是首次冠名。1939年8月庆环分区在曲子县三岔区设立三岔回民小学。
  
  学校第2次更名是在1946年秋,三岔回民小学和对面河小学合并,称为三岔普通小学。1947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解放战争,学校被迫停办,1948年又恢复上课。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设立第三科,主管教育事业,三岔又恢复完全小学校。
  
  1958年三岔完小附设初中部,成立三岔七中,此为第3次更名。同年又成立了三岔完全大学,但未开设大学课程。1962年撤销三岔的七中,将三岔的七中改名为镇原六中,这是学校第4次更名。1968年学校成立革委会,开始复课闹革命。1969年三、五、六中改为完全中学,设高中部。1984年将三岔、开边两所完全中学高中部改为“农业职业中学”。
  
  最后一次(第5次)更名是1987年,镇原六中改名为三岔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三岔中学前身为1937年创建的三岔完全小学校,当时校址在三岔镇高湾自然村高湾园子滩,占地24亩。1937年到1939年8月前,校址先后设在天主教堂(今毛主席长征纪念馆)、蒲河对面李家四合同院内。
  
  1939年8月,庆环分区在曲子县三岔区设立回民小学,校址先后设在老街西头妥家大院和街道东桥头旁的窑洞。
  
  1949年8月恢复完全小学校 ,校址先后设立在天主教堂对面李家四合同院内及黑山台窑洞中。
  
  1953年三岔完全小学校搬迁到三岔对面河。
  
  1954年由对面河小学分班住黑山台。1956年秋季,学生搬到新建高湾园子滩学校(现在校址),占地24亩,共建教室、师生宿舍36间890平方米,均为土木结构平房,部分现仍在使用。
  
  1958年三岔完小附设初中部,在七中成立,新建修窑洞13孔、土木结构平房28间520平方米。
  
  1978年镇原六中小学部搬迁,将12间257平方米的土木结构平房及6孔窑洞划归中学使用。
  
  80年代学校经历了多次兴建(全为土木结构平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2881平方米。
  
  1997年9月,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财政拨款20万元,三岔、方山、庙渠、马渠、殷家城五乡镇教育费附加筹集38万元修建的三层砖混单面教学楼(1210平方米),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无处上课的难题。
  
  1999年10月,由中央、省、地、县四级政府投资53万元,三岔、方山、马渠、殷家城四乡镇教育费附加筹集14万元,学校自筹6.7万元修建的义教工程项目——四层砖混单面学生宿舍楼(1440平方米)一幢。
  
  2002年8月和2004年8月,由职工集资97.6万元,学校自筹65.5万元,临街破墙修建了两幢三层单面综合楼(建筑总面积为2460平方米)。
  
  2004年8月学校筹资18.2万元,修建了学校大门。
  
  2005年8月,申请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43.6万元新建了一幢四层单面砖混学生宿舍楼(1380平方米)。
  
  2006年9月,由学校向社会引资99.7万元修建四层单面砖混学生宿舍楼一幢(1380平方米)。
  
  目前(截止2008年3月31日),学校现占地19506.3平方米(292亩)校舍建筑面积10712平方米(单位自用9574平方米、外用1138平方米)其中楼房7870平方米,(外用1138平方米),砖混平房286立方米,砖木平房1587平方米,土木平房969平方米。
 

三岔中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37年,当时延安方面由徐希平和李焕章创建的“三岔完全小学校”揭开了其教育历程的序幕,这是学校最初的冠名。在1939年,学校更名为三岔回民小学,随后在1946年合并对面河小学,成为“三岔普通小学”。战争时期,学校经历了停办与恢复,1958年增设初中部,成立了三岔七中,这是第三次更名。同年,三岔完全大学成立,尽管未开设大学课程,但这一时期学校发展显著。
1962年,三岔七中更名为镇原六中,这是第四次更名。1968年学校成立革委会,开始复课并进行革命活动。1969年,三、五、六中改为完全中学,增设高中部。1984年,高中部被改为“农业职业中学”。直到1987年,镇原六中再次更名为我们今天所知的“三岔中学”,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学校的发展伴随着多次校址变迁,从最初的高湾自然村到后来的对面河、三岔镇等地。校舍建设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24亩土地和土木结构平房,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砖混教学楼和宿舍楼。在政府和民间资金的支持下,学校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到2008年,学校占地19506.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0712平方米,包括楼房、砖混平房、砖木平房和土木平房等多种结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岔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名镇原县第六中学,1987年更名为三岔中学。学校地处甘、宁两省的镇原、环县、彭阳三县交会处,是县北五乡镇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设初、高中两部共44个教学班,学生2748名,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9人,在职攻读研究生8人,本科学历9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省“园丁奖”获得者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庆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县级“劳动模范”1人,获市、县级“优秀管理者”、“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72人。 向学教育网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镇原县三岔有几个幼儿园啊的相关内容。
镇原县三岔有3个幼儿园.分别是:
                城口县附属中学校长是谁付长波。根据查询城口附中相关资料得知,城口县附属中学校长是付长波。付长波重庆师范大学对外联络办主任、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校长,去年8月,被诊断出疑似患上胰腺癌的付长波不顾病痛缠身,背着药罐来到城口;他打破了常规的“吃大锅饭”教师管理制度,在学校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目标考核、末尾淘汰”管理制度,推行“2+4+N”的教学改革,为城口的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简阳市三岔中学简介位于简阳市的三岔中学,初始时规模较小,占地仅为20亩,建筑面积仅4000平方米,仅有4个班级,办学条件极为基础。然而,短短三十年间,学校秉持前瞻的视野和务实的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进取,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和特色,追求卓越。通过辛勤的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三岔中学已发展成为占地105亩的现代化校园,建筑面积扩大至32300平方米。学校拥有一
                镇原县城关中学教学成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镇原县城关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坚持“和谐管理、科学发展、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以“重德爱生、勤勉励学”为校训,强化“四风”建设,实行“分级管理、主任负责”的精细化管理体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管理网络。学校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核心,创新“讲学稿”教学模式,
                京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历史沿革湖北省的京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京山一中,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这所学府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承载着春秋时期楚国忠臣申包胥的故里情怀。校园内,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游子吟》的作者)曾留下足迹,使得这片土地更显历史韵味。京山一中的校友阵容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聂绀弩,他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备受赞誉的诗人,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格律诗风格独树一帜。校园内的“三
                仙游县华侨中学的学校沿革仙游县华侨中学于1957年由印尼仙溪福利基金会创办始,设在仙游县城关街道、柴桥头侨眷杨明建家中的“仙游华侨子弟补习班”,在城关二保街(侨联会)招收40名华侨子女入学。翌年,县侨联与仙游县教育科磋商决定,将“仙游华侨子女补习班”和“工商联子女补习班”合并,改为“仙游华侨初级中学”,开始招收初中新生三个班,165人。1958年7月定址仙游县赖店公社土山村,定名“福建省仙
                黄平县旧州中学的学校沿革旧州中学于1932年秋创立,系地方人士筹资开办的私立中学。发起人为吴少峰等,为便于立案,取名旧州女子中学。创办至今,先后更名十余次。1932年秋—1933年名黄平县女子中学预备班;1934年—1935年名黄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校;1935年—1938年名黄平县立初级职业学校;1938年—1940年名黄平县立初级中学分校;1940年8月—1949年1
                云县涌宝中学学校简介云县涌宝中学,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起源于1950年,坐落在涌宝镇涌宝街的中心地带。学校占地面积颇为广阔,达到了50亩,建筑面积总计11000平方米,为教学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布局。学校的设施完备,包括3幢现代化的教学楼,为学生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课堂环境;3幢学生宿舍楼供学生住宿,保障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需求。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学生厨房,确保了学生的餐饮卫生。教师宿舍共
                请你给你的好友写一封信介绍你的家乡三原300字三原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之称,古时候称为池阳。属于咸阳市的东北部,有4镇十三乡,县人口40万左右。太武帝真君7年自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真君)置县以来,已有1556年的历史,以为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因此得名三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内有三大河流有清峪河、赵氏河、浊峪河、三原的著名的景点:
2024-10-15 06:08:31
2024-06-18 04:19:44
2024-02-27 21:13:04
2024-11-25 13:41:35
2024-10-26 20:24:21
2024-10-26 17: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