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17:44:09 | 向学教育网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向学教育网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高考模拟投档线是按什么投的?第几志愿投的?模拟投档线一般就是根据院校生源计划和考生分数来模拟投的,模拟的都是以第一志愿进行。(1)模拟投档线是指在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前,按照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和调档要求进行模拟投档时,形成的各院校模拟投档最低分。院校可以根据模拟投档的生源情况进行调档比例的调整,每模拟一次就形成一个模拟投档最低分,即一条模拟投档线。由于模拟投档线是在模拟过程中形成的,模拟投档
模拟投档后,其他考生看到模拟投档线,可以重新填写志愿吗?不可以。模拟投档是考试院与高校磨合,进行投档信息交换,模拟正式投档过程以便进行调整的流程,虽然各个地区对于模拟投档的方案不同,在此期间不需要学生填两次志愿,仅需学生查看模拟投档情况。而模拟投档的过程中,也只会显示考生性别,民族,是否往届生,高考分数,志愿,是否服从调剂,体检结果,不会显示考生的姓名和考号,也就是说只有分数可
高考模拟投档线有什么意义?模拟投档线师如何产生的?“模拟投档”是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操作步骤之一。因而,在掌握“模拟投档”前,最先要搞清楚高考平行志愿投档的详细操作步骤。最先是数据信息提前准备。这一步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提前准备院校调档所必须的数据信息,包含院校根据《招生考试报》向社会发布的招生人数和各高等院校公开的招生简章、调档占比、录用标准和别的投档规定;二是提前准备考生次位数据信
安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为切实做好我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工作,让广大考生熟悉志愿填报的方式和流程,我院将于6月17日至23日进行考生志愿网上模拟填报,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模拟演练时间安排我省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时段为6月17日10:00至23日16:00,由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
高考录取状态怎么查?录取流程有哪些?高考录取状态怎么查?录取流程有哪些?高考的录取状态可以去学信网进行查询。其实高考的录取状态是有很多网站可以查的而且查的,而且在大多数网站里边,只要输上自己的身份证号或者是学号,就可以查到自己准考证或者是自己的高考录取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过程。就是每年的时候我高考考生都有一个非常让人发愁的过程,就是如何看到自己的录取状态,因为每年
高考模拟投档怎么操作的呢?模拟投档是一种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进行的模拟演练,用于帮助考生预测和调整自己的志愿填报方案,以提高被录取的概率。一、模拟投档的背景和目的1.模拟投档是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模拟学校的录取规则和考生的成绩排名,预测考生在不同院校专业的投档结果。2.通过模拟投档,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选科组合、分数等情况下有哪些院校专业可以
2023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2023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_有什么规则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有什么?主要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投档单位,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平行志愿投档时,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如何理解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是以院校专业
陕西高考志愿模拟系统,陕西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网址为帮助2020届陕西高三考生更加了解陕西高考志愿填报政策,熟悉志愿填报完整流程,陕西高考考试可以登陆陕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系统用于考生查询招生计划,填写自己的模拟志愿,对陕西高考志愿填报流程有一个提前了解。一、陕西高考志愿模拟系统网址入口高考结束后,很多高考考生寻找陕西高考志愿模拟系统的填报网址入口,本文我帮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年陕
2023-10-18 19:30:31
2023-10-17 10:52:04
2023-11-24 06:43:28
2023-11-10 00:22:49
2024-02-27 21:13:04
2023-12-25 02:46:52